面對日本的半導體原材料出口限制,韓國半導體企業迫切需要突破日本封鎖,尋找日本之外的供應來源,而企業或成為韓國半導體的一大救星。
據媒體《上海證券報》7月16日報道稱,化學企業浜化集團已經開始接受來自韓國半導體制造商對于氟化氫的訂單。報道稱,電源ic,開關電源芯片因日本限制向韓國出口氟化氫,因此韓國有可能選擇作為替代日本的進口來源國。 在日本管制供應韓國的三種材料中,氟聚酰亞胺主要用于OLED面板生產、光刻膠則是半導體制造中的核心材料,高純度氟化氫同樣也是半導體工藝生產中的常用材料,用于蝕刻、清洗,700多道半導體工藝中約有50道工藝涉及氟化氫。 前兩種材料中日本公司近乎壟斷,而從日本進口的氟化氫占了韓國的43.9%,而且半導體制造用的高純度氟化氫幾乎也是100%進口自日本
不過氟化氫依然可能是個突破口,韓國媒體報道稱SK海力士已經開始測試韓國Soulbrain公司供應的高純度氟化氫材料,而后者又是從進口的氟化氫原材料。 除了SK海力士之外,三星據悉也已經在旗下的半導體制造工廠中應用了SoulBrain公司的氟化氫材料。此外,《日本經濟新聞》7月16日援引三星相關人士報道稱,三星已經開始著手對非日本產氟化氫進行質量試驗。報道還稱,預計三星將利用2個月3個月的時間采購非日本產氟化氫,韓國半導體行業將逐漸擺脫日本。 據悉,三星目前在半導體工廠試驗新材料的生產線上,已經將非日本產的氟化氫投入試驗,這些氟化氫材料或來自大陸、臺灣以及韓國等制造商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副會長李在镕當地時間7月8日啟程前往日本,與日本工商界等代表會面。他7月13日返回韓國后,翌日隨即召開緊急會議,與三星各部門社長會面。會面長達4小時。 李在镕在會上表示,日本輸出限制將有進一步擴大可能,波及半導體和屏幕外,包括手機及家電等制品,因此必需采取緊急措施應對。李在镕指示要以壞情況做出打算,尋找材料代替,通過海外工場或其他國家輸入,并提出培育國內原材料制造,減少對外依賴。 李在镕在會上特別提到可向大陸、臺灣及俄羅斯等地區輸入原材料,如可考慮俄羅斯生產的氟化氫。 7月4日,日本對用于智能手機及電視機的半導體等制造過程中需要的氟聚酰亞胺、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三種材料加強對韓國的出口管制,此舉被認為是對韓籍勞工案問題進行的報復。外界認為,日本的出口限令對于韓國出口的心臟產業——半導體和液晶顯示屏來說,可謂當頭一棒